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始建于1941年7月,是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和康复为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14年被省卫生计生委确定为四川省九大区域医疗中心之一,是四川省首批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单位,承担成都中心城区医疗保障的核心功能。医院占地面积138亩,开放床位2200张,年诊疗约154万余人次,出院6.4万余人次,住院手术3.8万余台次。
现有职工3529人,博士185人,硕士713人。获国务院和省市政府特殊津贴3人,四川省卫生健康领军人才1名,四川省及省卫健委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3名;四川省“青城计划”天府名医1名、“千人计划”青年人才入选1名;各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41名,其中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3名,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5名,四川省卫健委(卫计委、卫生厅)学术技术带头人12名,四川省卫健委(卫计委、卫生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4名,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3名,成都市卫健系统学术技术带头人12名;四川省临床技能名师4名、四川省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9名、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二级岗3名。拥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单位2个,省级重点学科6个,省级重点专科7个,省临床重点专科5个,市级重点学科31个,成都市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3个,市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24个(居市级医院之首),附设成都市心血管病、神经疾病、呼吸健康、肿瘤和消化5个研究所。成功创建成都市院士(专家)创新工作站、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和钟南山院士工作站,现为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四川省分中心和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协同网络核心单位。先后成为国家胸痛中心示范基地、房颤中心示范基地、中国心衰中心、国家标准化心脏康复中心和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入选全国首批罕见病诊疗协作网,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联盟中心。牵头发布成都市卒中急救地图,在复杂心脏病变、肺部疑难疾病、卒中急救、消化内镜诊疗、重度脊柱畸形矫治、急危重症救治等方面形成特色优势。
医院现为西南交通大学临床医学院和附属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成都第二临床学院和西南医科大学非直属教学医院;设有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19个,四川省专科医师培训基地4个。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核医学组建于1991年,当时称为同位素室,以放射免疫分析为主,后购置肾图仪与甲状腺功能测定仪、SPECT后形成了功能较为完整的核医学专业。
2021年医院资源重组,提档升级,打造了核医学专业新场所,占地面积约652平方米,主要涉及放射诊疗设备为PET/CT,拟开展以18F-FDG为主的显像。同时,为核医学科引进了市属首台世界先进的全新数字化高端高分辨率Philips Vereos(飞利浦威龙)PET/CT,配置飞利浦专利数字化光子DPC芯片探测器,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空间分辨率,铸造数字化图像采集、传输、接收全覆盖的全视野精微成像平台,图像质量跨越式提升,扫描时间大幅缩短,应用药物剂量大幅减少,定量指标丰富准确,并可提供自动对比治疗前后的疗效分析报告,是实现精准诊疗的高端分子影像PET/CT设备。
PET/CT已于2023年1月正式投入使用。目前可开展肿瘤诊断、分期、预后疗效评估、原发灶寻找及炎症显像,心脏、脑等多脏器疾病的检查及PET/CT高端体检筛查项目。目前核医学科拥有医护技共9人,医生组5人,技术组2人,护理组2人,其中副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2人,硕士研究生学历5人,3人在学术团体任职。
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
四川省抗癌协会肿瘤核医学专委会委员
第一作者发表SCI两篇(其中一篇IF=6.974)、中文核心两篇
2021年国家继教项目优秀奖
专业特长:PET/CT和SPECT/CT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