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中心医院(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建于1957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是天津市五大医学中心之一。医院始终秉承创新、同心、绿色、首责、法治、安全、廉洁的医院文化,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
医院现址河东院区(天津市肝胆病医院)占地面积91亩,建筑面积9.3万平方米,编制床位1100张。东丽院区新址扩建占地面积128.39亩,新建建筑面积26.05万平方米,拟编制床位共1200张。河北院区(天津市老年医院)占地面积20亩,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编制床位350张。
医院在充分彰显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同时,建设高质量学科体系,建立消化-肝胆疾病、急-重症、老年病三类疾病专科群,微创介入、生命支持两类技术专科群,营养、护理、康复、心理、疼痛、药学、临床检验、放射八个平台专科,推动中西医协同发展。
医院现设有临床和医技科室50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个(护理学、重症医学科),天津市医学重点及培育学科7个,包括重症(体外生命支持)、肝胆、护理、营养、检验、麻醉、影像介入。其中,重症(体外生命支持)获批“天津市ECMO治疗与培训基地”。为国家临床营养质控中心、天津市重症医学质控中心、天津市营养质控中心、天津市护理质控中心、天津市超声医学质量控制中心、天津市呼吸机治疗研究中心、天津市临床营养中心、天津市危重孕产妇抢救中心挂靠单位。
医院始终瞄准国际前沿学科,依托天津市重症疾病体外生命支持重点实验室、天津市肝胆疾病研究所、天津市老年医学研究所,以及医院生物医学工程实验室、再生医学研究中心和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等科研机构,创建了细胞实验、分子实验、免疫实验、动物实验、肠道微生态实验、吸附材料与生物膜实验室六大高科技实验平台,促进科技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
近年来,我院承担各类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省部级课题等共计90余项,市卫生行业重点攻关项目、局级课题134项。在国外SCI收录期刊、国内核心期刊等高水平医学专业期刊上发表各类论文近3000余篇。获国家、省部级奖项22项,牵头及参加制定专业标准指南共识65项。
医院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生导师22名,硕士生导师35名,承担天津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南开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等院校的博硕士研究生及本科生的教学和培养任务。作为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天津市医师临床实践技能培训中心,10个专业基地承担住院医师、专硕研究生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任务。为将医院的科研、教学和医疗资源进行整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成立临床学院,助于提升医院的整体实力。
医院现有职工2424人,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424人,博士、硕士66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9名,国家人事部有突出贡献专家2名,天津市授衔专家2名,天津市有突出贡献专家2名,天津市青年拔尖人才1人,“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各层次人选15名,“131”创新型团队1个,2020年度天津市“项目+团队”重点培养专项入选团队创新类C级团队1个,天津市卫生健康行业高层次人才选拔培养工程入选人才9名,其中天津市海河医学学者1名、津门医学英才4人、青年医学新锐4人。荣获首届天津名医的专家12名。
医院党委下设66个党支部,拥有党员1011名。
面对新时代的挑战,医院围绕“一院三区”发展谋篇布局,力求在服务百姓健康的能力建设上寻求突破和提升,构建中西协同、医防融合、智能医学中心,以党建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核医学科(前称为同位素室)成立于1978年,是天津市较早开展核医学临床工作的单位之一。经过40余年的建设,在几代人的努力下,目前已形成一个开展包括核素显像、核素治疗及功能测定等诊疗项目为主体的现代化核医学科。科室现有工作人员7人,包括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4人,技师及护师各1人。 核医学科(同位素室)建科之初主要开展脏器功能测定及放射免疫检验等工作,并成立有专门的核医学门诊进行甲状腺疾病诊治。随着核医学影像迅猛发展,在院领导关心支持及统筹下,本科于2013年进行改扩建并引进SymbiaT2型SPECT/CT显像仪,从而开展了核医学功能影像诊断工作。本科目前还拥有MN-6110型甲状腺功能测定仪用于测定甲状腺摄131I率及有效半衰期;放射性粒子植入三维立体成像计划系统针对恶性肿瘤、无法手术的原发及转移癌等制定放射性125I粒子近距离内放射治疗计划。
核医学科目前主要开展的工作有SPECT/CT显像,放射性131I治Graves甲亢及甲状腺高功能腺瘤,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恶性肿瘤,89SrcL2(氯化锶)治疗骨转移癌等,并开设有核医学甲状腺门诊、核医学心肌缺血诊断门诊及核医学肿瘤粒子植入门诊。 SPECT是医学影像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机辅助断层技术在核医学中应用,也是目前较为成熟的功能显像技术之一,现已广泛应用于内分泌、肿瘤、心血管、泌尿、神经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之中。SPECT/CT一体机实现了SPECT与CT技术的融合,其同机螺旋CT系统能对SPECT图像进行衰减校正并与SPECT断层图像进行同机融合,在反映机体功能变化同时提供清晰的解剖图像,大大提高了SPECT图像的质量,其在现代影像技术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院目前开展的SPECT/CT检查项目有:全身骨显像及断层CT融合显像、甲状腺显像、甲状腺亲肿瘤显像、甲状旁腺显像、门控心肌血流灌注断层显像、肺血流灌注显像、肾动态显像、肝胆动态显像、异位胃黏膜显像等。 放射性131I治疗Graves甲亢简便、安全、经济,本科现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我科在SPECT/CT引导下通过微创穿刺技术将125碘粒子直接植入恶性肿瘤内,利用射线对肿瘤细胞进行持续杀伤,达到治疗目的;适用于手术、放疗后复发或无法手术的肺癌、肝癌、结直肠癌、妇科等恶性肿瘤及其转移病灶,具有疗效好、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势。将3D打印技术应用到手术中,提高了精准性和安全性。我科将125碘粒子植入内放射治疗技术应用于恶性肿瘤骨转移癌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疗效。
科室人员年轻化,富有拼搏进取精神,积极向上,不断开展新技术及新疗法;科室团结进取、分工协作、气氛融洽,形成了“心怀仁术、凝心聚力、以心筑梦”的鲜明科室文化。核医学科与各临床相关科室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我们的宗旨是“只要有需要,我们会竭尽全力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及广大患者”。
职称:副主任医师 学术或社会任职 天津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第七届委员会委员
详细介绍:
放射性131碘甲状腺功能测定、甲状腺SPECT显像及甲状腺疾病的系统诊断,主要针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口服药治疗及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治疗、难治性甲亢及甲亢合并症的综合治疗,主要治疗放射性131碘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甲状腺机能减退及妊娠合并甲状腺机能减退的甲状腺替代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