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中心医院前身是官立包头医院、绥远省立包头医院、包头市立人民医院、包头市第二医院。始建于1942年,是包头历史上第一家医院。是国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是内蒙古医科大学包头临床医学院、包头医学院中心临床医学院、同济大学教学医院、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全国百佳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
医院占地面积7.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7万平方米;核定编制床位1300张,实际开放床位1521张。年门急诊量70万人次,年出院数4万余人次。设临床科室45个,医技科室20个,行政职能科室21个。目前在职职工2264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034名,高级职称571名;博士后3名、博士与在读博士58名、硕士293名;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63名、访问学者45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名、卫生部突出贡献专家1名、自治区杰出人才奖2名、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5名、草原英才创新团队2个、草原英才4名、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8名、包头市5512工程创新团队1个、5512领军人才3名、鹿城英才产业创新团队1个、鹿城英才12名、新世纪人才工程拔尖人才2名、包头名医人才培养工程人选17名、包头市卫生科技突出贡献奖1名、包头市“321”人才跨世纪学术带头人1名。
医院建立了自治区、包头市两级审批的院士工作站4个(院士合作中心3个),是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国家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地区中心;自治区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自治区紧急医学救援中心、自治区首批创伤救治中心建设单位和副理事单位、华北地区神经系统疑难病会诊中心内蒙古站、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内蒙古肿瘤防治基地、国家胸痛中心包头胸痛中心联盟委员会主席单位、“一带一路”医学人才培养联盟泌尿外科内镜医师培养基地、同济大学东方转化医学—包头市转化医学联合研究中心、同济大学介入血管研究所—包头市中心医院合作中心、同济大学医学院—包头市中心医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北京市消化疾病中心包头基地等。
医院现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个、国家临床重点建设项目1个、内蒙古自治区医学领先学科2个、内蒙古自治区医学重点学科4个、包头市医学领先学科8个、包头市医学重点学科17个、包头市重点培育学科2个。
医院现有国家级中心(基地)14个、自治区研究中心4个、市级科研机构6个。医院现有卫生部脑卒中省级质量控制中心、内蒙古自治区神经内科(专业)质量控制中心以及包头市医学专业质控中心7个。
包头市中心医院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秉承“精勤仁和”的院训,为打造一流品牌医院不懈奋斗!
基本情况:
包头市中心医院核医学科原名同位素室,创建于1985年,1996年更名为核医学科。2013年新建核医技楼,购置PET/CT等设备,重新组建核医学科。如今的核医学科是一支充满活力、追求卓越、不断创新的医疗团队。我们依托先进的医学设备,秉承“精、勤、仁、和”的院训,开拓创新、努力进取,为包头及周边地区百姓提供优质服务。
人员结构:
科室人员15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3名,化学师2名,物理师2名,其中硕士研究生导师1名,硕士研究生3名,大学本科11名,大专1名。
诊疗范围:
目前我科开展的检查项目主要有PET/CT肿瘤显像,用于高危人群肿瘤筛查、鉴别良恶性肿瘤或病变、恶性肿瘤的分期及再分期、决定治疗方案、肿瘤手术或放化疗后的疗效评价和预后判断、寻找肿瘤原发灶、鉴别肿瘤治疗后坏死、纤维化与残留或复发等;心肌代谢及脑代谢显像。ECT(SPECT/CT)显像用于心肌缺血和心肌梗塞的诊断与鉴别;甲状腺及甲状旁腺显像;肿瘤骨转移的早期诊断;肾动态显像(GFR测定);肺灌注显像等等。治疗项目主要包括甲亢的131I治疗、肿瘤骨转移痛的治疗等。核医学诊断主要反映病灶局部的血流、功能和代谢情况,具有早期发现病变、安全、准确、快速、无创等特点。
先进设备:
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Siemens PET/CT(64排)一台、SPECT/CT(16排)一台、回旋加速器一台、药物自动合成系统两台、甲状腺功能测定仪一台,骨密度仪一台。
科研及论文:
完成科研10余项,获奖3项,发表论文10余篇。
科训:
心系临床,情系病友,服务全市,辐射全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