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合作医院,请您放心预约或拨打电话咨询,免费咨询热线: 400-887-9166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始建于1949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大型三级综合医院。2002年9月,首钢总公司与北京大学签署联合办院协议,成为北京大学附属医院、北京大学教学医院、北京大学临床学院。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现为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A类定点医院、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石景山区区域医疗中心,2022年北京冬奥会场馆医疗保障牵头医院。
目前,医院平均开放床位1000余张,拥有职工1800余人,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388人,高级职称237人,设有40个临床科室,12个医技科室,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救治能力强大。拥有先进的1.5T和3.0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PET-CT、高端CT、数字DR、数字胃肠机、数字化彩色超声波诊断仪、TOMO Therapy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等国际一流的医疗设备,以及软硬件处于北京市前列的消化、呼吸内镜诊治中心平台,开展的无痛性内镜检查技术可以让患者在毫无不适的状态下完成整个检查。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坚持“以重点学科带动医院发展,以特色技术带动学科发展”的发展战略,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在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下,通过不断加强人才引进、培养和学科建设,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攀升,形成了胃肠外科、泌尿外科、肝胆胰外科、胆石病外科、骨科、修复重建外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肿瘤内科、健康管理中心等一批优势学科,组建了多学科诊疗中心和学科群,促进各学科的交叉融合。2017年3月,医院率先建设了国内第一家三级医院安宁疗护中心,被评为“中华护理学会安宁疗护专科护士临床教学基地”和“北京市首批安宁疗护示范基地”。
医院以学科建设为抓手,持续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胃肠外科在复杂直肠癌联合脏器切除技术方面居于国内领先地位,骨科在全国率先建立了膝骨关节炎阶梯化保膝诊疗体系,脊柱微创精准诊疗技术跻身国内脊柱微创领域的先进行列,修复重建外科在烧烫伤、褥疮和糖尿病足等老年慢性伤口、断肢再植、淋巴水肿、体表疤痕等方面以多种特色技术填补了京西地区空白,泌尿外科研发的全息医学影像腹腔镜和手术机器人导航技术已经在全国各地推广使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在慢阻肺等慢性气道疾病的诊、治、防、研等方面经验丰富,成为石景山区多 种呼吸道疾病诊疗与防控的权威单位。
医院始终坚持“以临床问题为导向”的科技创新。近年来,医院多项重大举措接连落地,激活科技创新活力,相继获批北京大学医学部结直肠肿瘤与炎性疾病精准诊治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医学部血管健康研究中心,《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落户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生物样本库获批中国人类遗传资源保藏行政许可,拥有药物临床试验(GCP)专业组26个,医疗器械临床试验专业组53个,全球首例锌合金界面螺钉和带袢锌板临床研究受试者在骨科手术成功,连续4年在综合医院全国GCP排行榜中位列前200名,相继承担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等众多各级科研项目及课题,先后在《The Lancet》《Nature Communications》《Cancer》等国际医学权威刊物上发表重要学术成果。
作为教学医院,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承担着北京大学医学部和全国其他高等医学院校的教学任务,骨科、泌尿外科、心血管内科等专业为北京大学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医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不断完善临床教学培训体系,推动教学创新,医院主导申请的《癌症康复与安宁疗护》《血管医学》等课程相继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开课,西藏大学医学院临床本科生教学任务得到党中央、北京大学和西藏大学的高度肯定,一批优秀中青年医师相继在北京大学和北京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中荣获一等奖等佳绩。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有着七十年的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底蕴,始终以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为己任,曾造就了世界慢病防控的经典——“首钢模式”,成为高血压防治的典型范例。不断创新服务举措,提升患者就医体验。以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为抓手,不断完善覆盖“诊前、诊中、诊后”全流程智慧化服务体系。深化互联网医院建设,为患者提供优质、便捷、温暖的医疗服务。积极承担预防保健、医疗救助、公共卫生、对口支援等公益性服务的社会责任,从抗击“非典”到汶川抗震救灾,从服务北京奥运到援疆援蒙援青,以及在各种大型医疗公益活动和医疗救助活动中总能见到北京大学首钢医院人的身影和足迹。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全体医务工作者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秉承“厚德、精勤、创新、卓越”的院训,发扬百年首钢精神,发挥北大医学优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精湛的医术和高度的责任感承载生命的重托,努力推动医院高质量建设,为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作出积极贡献。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核医学科始建于1989年,现有职工8人,其中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2名、住院医师1名、技师2名、护士2名。
目前科室配备覆盖全身各系统的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系统(PET/CT)、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等设备。科室开展了多项临床诊断项目,SPECT项目中肝胆显像是优势和特色临床项目,在呼吸系统肿瘤、血液系统肿瘤、分肾功能评价、肺栓塞诊断、肝胆功能评估等领域也具有丰富的经验。科室每年完成核医学显像约3200人次,至今已完成核医学影像诊断5万余例。
2021年,科室引进了北京西部区域第一台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成像仪一体机(PET/CT)。作为PET的功能影像与CT的高分辨率解剖图像相融合的分子影像设备,它是目前最先进的医学影像设备之一。PET/CT在肿瘤的早期诊断、定位、分期、复发监测、放疗生物靶区确定、肿瘤乏氧区确定、精确放疗方案的确定及肿瘤疗效监测等方面对于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科室也非常重视人次引进和科研工作,2020年科室通过了国家临床药物试验基地验收备案,目前参与临床药物试验研究项目共计6项,承担院内科研基金重点创新项目1项,发表SCI论文和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科室秉承“一流的人才、一流的设备、一流的技术、一流的服务”的学科建设理念,竭诚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医学影像检查服务。
科室设备:
uMI550 PET/CT,作为一台智能数字PET/CT具有以下特点:
一、84环数字光导PET系统
超高探测器环数带来轴向视野高达24cm,仅需4个床位即可完成常规全身扫描。晶体与光导的一体化设计使采集γ射线后生成的可见光直接传输给全数字固态硅光电倍增管,无需附加外部光导。
二、SiPM数字光导探测器
1)蜂眼切割技术:精密的切割工艺、超精细的晶体尺寸精度为高分辨率提供保证;2)HYPER ILGTM内置光导技术——探测器晶体模块与光导一体化设计,优化信号传输通路;3)集成SiPM——与内置光导晶体模块完美衔接,提高光电转换效率,减少光损失,大幅提高图像质量;4)高集成探测器模块化设计——减少前端电子电路的信号损失,显著提升系统的性能和可维护性。
三、64层CT系统
搭载自主研发“时空探测器”,实现零损耗、零噪声、零失真成像,同时拥有34560个探测器单元以及业界最高的采样率(4800个/圈),达到1.7亿体素采集,保证在低剂量下快速精微成像。
四、图像重建系统
1)PET 512×512/600×600大矩阵或超大矩阵高清重建功能,实现大数据采集、高精密度采集、高清重建,提高病灶探测能力;2)CT支持768×768/1024×1024大矩阵重建,实现CT精细扫描,提供更多CT精细细节,为CT诊断提供更多精细信息。